项目名称:哈尔滨地方礼品设计
申报人:康林鹏
项目简介: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域。哈尔滨城市的发展中充满了欧洲文化的影响,最有地域特色的就是几座异域建筑特色的教堂,本项目以教堂的建筑形象为设计蓝本,并将设计应用于哈尔滨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制作,为哈尔滨的旅游事业做出了贡献。
教堂与文字标志设计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文字标识设计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内,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教堂是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主穹顶、钟楼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的造型,分别和哈尔滨三个字进行结合和创作,首先哈字我运用了上面的笔画跟塔尖进行结合和拼接,然后尔字利用秃宝盖的形状进行改编让它弯曲形成教堂形状进行了改造,最后也是运用了滨字的宝字盖的形状也抽象画为塔尖,让哈尔滨三个字融入到索菲亚教堂的建筑特点中,形成一种标识。从而体现出教堂的形状也突出了哈尔滨这个城市。
哈尔滨基督教南岗教堂文字标识设计
基督教南岗教堂始建于1914年,由德国人建设。外壁不设雕饰,以朴素尖拱代替花圆拱,保留倾斜屋顶钟楼和高耸入云的十字架。采用室内"U"形二层看台,以细圆柱支撑。首先教堂为尖顶的,和下面的墙面齐平的,齐平的结构中,我运用哈尔滨的上半笔划归纳为一个大横划,进行结合形成一种标识。
哈尔滨耶稣圣心主教座堂文字标识设计
南岗圣斯坦尼斯拉夫教堂(波兰天主堂),是一座波兰侨民建造的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利用了教堂本身和哈尔滨进行创作,首先哈尔滨三个字,我想到了把三个字的开头笔划连在一起进行创作,使它们形成教堂屋顶形状,利用教堂的塔尖特点,整体规划出新的文字标识。下半笔划改为教堂的墙面,支撑起整个教堂,成为一个成体。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文字标识设计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士课街。是一座东正教堂。为典型的俄罗斯式建筑。1980年经修复后改为天主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为典型的俄罗斯式建筑,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对称布局,正门西向。上下两层,上层为宗教活动场所,下层是主教、神甫工作和食宿的地方。屋顶有巴洛克式塔楼、洋葱头式钟楼和天主堂,钟楼、塔楼和天主堂上方各有一枚十字架。教堂为尖顶的,和下面的墙面齐平的,齐平的结构中,我运用哈尔滨的上半笔划归纳为一个大横划,进行结合形成一种标识。
哈尔滨清真东寺文字标识设计
哈尔滨清真东寺为阿拉伯式典型建筑。望月楼和每个穹顶的顶端都高耸着一弯新月,是依斯兰风格建筑。清真寺的内装修朴实,为适应做礼拜之用,多采用梁柱结构造成宽广的室内空间,木柱少有方、圆形而多呈多面形,其中以八角柱居多。和下面的墙面齐平的,齐平的结构中,我运用哈尔滨的上半笔划归纳为一个大横划,进行结合形成一种标识。
圣母守护教堂文字标识设计
门廊为圆顶,分为两层,由钟楼和大厅组成最高点,堂大厅从上到下通顶高达30米,钟楼正门两侧,分列两口大钟。巨大“洋葱头”穹顶。圣母守护教堂的穹顶仿效了著名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教堂的圆形穹顶。绿每个小穹顶上都立有一个金黄色的十字架,它们与大穹顶上的十字架交相辉映。我运用了上面的笔画跟塔尖进行结合和拼接,是哈尔滨唯一一座开展宗教活动的东正教教堂。圣母守护教堂不仅是宗教建筑里的精品,更是哈尔滨多元文化的体现。
成果展示:
采用了激光雕刻技术将设计作品刻制在打火机正面,既实用,还具有地方标识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