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张衡

发布日期:2018-09-07  来源:   点击量:

张衡,200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生涯规划师、全国十佳文学教师、省优秀教师、市学科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在《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

翩翩君子,如玉温润。不忘初心,教育乃成。

铁肩道义,妙手文章。执教杏坛,如坐春风。

一十五载,大道无疆。守望秉持,出新守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张有弛,冰壶玉衡。

这是张衡在演讲稿中对自己的描述,诗句里承载着他耕耘杏坛十五年心路历程,更承载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坚守。

走上杏坛,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接力棒

张衡成为教师,算是子承父业。张衡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从教40年,寒来暑往,从未间断。风湿腿,肩周炎,没有让他的教育热情消减。在高考报志愿时,张衡本可以有更多、更好选择,但他还是默默听从了父亲的安排,报考哈师大中文系。因为他知道,这是父亲教育热情和教育理想的延续。从那时起,让父亲因儿子而骄傲的念头便深埋心底。他立志要成为父亲最骄傲的学生。

成为教师后,每学期开学,父亲总会打来电话问,班级情况怎么样,告诉他怎样和孩子相处,他都会认真地记在心里。因为张衡明白,虽然乡村的学校跟城市的学校差异很大,但教育一定会有一些相通的东西。父亲把接力棒交到了张衡的手中,他必须跑好,只有这样,他才能无愧于父亲,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

道不远人。父爱无声。

耕耘杏坛,坚守智慧与大爱并重的育人理念

2003年参加工作张衡就当了班主任。班级工作千头万绪,语文教学一片茫然。班主任工作与语文教学工作的双重历练,让他拥有了远行能力和担当重任的底气。

张衡至今仍记得,第二次青年教师汇报课,跟组里定好下午试讲,早自习班里两名同学发生了矛盾,一直处理到中午。当组长来听课时,他大脑一片空白,只能硬着头皮讲完了汇报课。组长提出了24条建议。当天晚上,熬夜调整教案,第二天再试讲。汇报课结束,张衡嗓子就哑了,高烧不退。对张衡而言,每一次汇报课,都是炼狱般的成长,而成长中,最幸福的事,就是一路上有师者的指引、同伴的协作。张衡感谢前辈严格要求,让他在从教之初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年,张衡先后做了理科班班任,文科班班任,文科借读班班任,第三批次理科班班任,第一批次B班班任。学生类型一直在变化,不断调整适应,不断思考尝试,每一轮都在守正出新,他坚持让每一天的工作都不只是重复昨天的事,时时刻刻都以一颗童心打量每一堂课和每一个孩子。对职业的敬畏,让他从不敢倦怠

从教十五年,班任十五年。走在成长与担当的路上,张衡一直坚守智慧与大爱并重的育人理念。

初为人师做班主任,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2005年班级获得省级红旗团支部;在2009年做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用爱心赢得学生信任,用耐心等待学生进步; 2012年被评为哈尔滨市教师职业道德先进个人;从2013年开始在小班化背景下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与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成功带动了班级成绩的超越,2013年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2014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

张衡一直觉得理想的语文课堂就是老师自己通过对文本的生命体验,唤起学生生命情感的涌动,进而走入文本的境界,从而达成理解、感悟、创造的目标;同样,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生命体验,诱发老师的体验,这样便会呈现出充满活力的课堂生命互动的景观。在与生活、自然、社会自由对话中,实现语文素养与灵魂诗意的比翼双飞。课堂教学中承认协调性,更承认差异性;关注整体性,更尊重个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与学生们打造出了生态语文的万千气象。而这方面他的汇报作品是《动人的北平》。该课获得2012年哈尔滨市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立足于生态语文,彰显语文课堂的生命、系统的厚重。张衡初步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也一步步收获着肯定与鼓励。被评为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得“全国十佳文学教师”称号。

多年来,一路承担,一路坚持,丝毫没有苦累的感觉。因为在张衡心里,除了小时候烈日下铲地时,腰酸腿痛手起泡、口干舌燥满头汗的痛苦和沟垄一望无际的绝望之外,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之重。行走在为师的路上,他时刻准备着.....

奉献杏坛,收获大爱的赤子之心

2009年,班级军训拉练,过一个半米的水沟,王同学没迈过去,坐在地上,右腿粉碎性骨折。住院两个月,才勉强能坐轮椅来上学。家长没告没闹。毕业后,家长说就是因为张老师的真诚感动了他们。

张衡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背着王同学到骨伤科医院,挂急诊办住院手续时的情景,因为在军训,全身只带了52元钱。幸好孩子父母及时赶到,当孩子的父母,看到张衡连一角钱都找出来了,说“张老师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在那之后,班级各科老师去医院给孩子补课。张衡更是每天打一个电话,一周去两次。后来,有老师问到张衡,王同学受伤事件平息得这么好,你是怎么做到的?他一时语塞。因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这需要危机公关。他当时只是心疼这孩子,只是想若是自己女儿受伤了,自己会怎么办。虽然当时,他女儿还在爱人的肚子才一个月大。“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父亲的责任,让他真正的开始懂了爱是什么?

“厚道,朴实,大智若愚,像一块檀香木,一片泥土。”这些都是大家对张衡的评价,面对这样的评价,张衡心怀感恩。他说,“谢谢你们懂我,那是我从父辈那里传承的品质,我引以为豪!也将传递下去。一颗赤子之心,让我看得清天地仁德。”

(本文根据张衡老师演讲稿《守望在希望的田野上》和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微信公众号“实验师说”栏目发文《守望在希望的田野上》编辑整理)

上一条:王明伟

下一条:张莉

相关咨询

咨询方式:

联系方式:

 

公众号

Copyright © 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友基金会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站长统计| 网站声明